中国证监会就《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2015-06-29 09:39 来源:证监会网站


发稿时间:2015年06月12日 16:28


日前,中国证监会就修订后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中国证监会高度重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监管与风险防范。2006年6月,中国证监会制定发布《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并于2010年3月启动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2011年10月,中国证监会根据市场发展需要修订试点办法,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转入常规,此后取得快速发展。目前,融资融券业务总体健康,风险可控,但随着业务的迅速增长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优化相关业务监管规定,促进融资融券业务健康发展。


此次修改《管理办法》,一方面加强监管和防控风险,强化证券公司自主调节和防范业务风险要求,完善监管机制,明确监管底线,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要求证券公司业务规模与自身资本实力相匹配;另一方面,取消了部分不适应业务发展实际的限制性规定,提升融资融券业务服务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能力。


主要修订内容如下:一是将《管理办法》由证监会公告上升至部门规章;二是建立逆周期调节机制,对融资融券业务进行宏观审慎管理;三是完善融资融券业务监测监控机制,强化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统计与监测监控职责;四是明确监管底线,规定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六种禁止行为;五是合理控制证券公司业务规模,要求其与证券公司的净资本相匹配;六是强化投资者权益保护,要求证券公司向客户充分揭示风险;七是完善客户参与条件,取消投资者在同一证券公司从事证券交易满半年和交易结算资金纳入第三方存管的要求,放宽专业机构投资者参与融资融券交易的条件;八是满足投资者长期投资需求,允许融资融券合约合理展期;九是优化融资融券客户担保物违约处置标准和方式,使之更加灵活、合理。


此次《管理办法》的修订,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健全制度,促进融资融券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确保市场平稳有序运行,欢迎社会各界提出宝贵意见。


关于《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的修订说明


为落实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证券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促进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我会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证监会公告[2011]31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并拟上升至证监会部门规章。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修订背景


2006年6月,证监会制定发布《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证监发[2006]69号);2010年3月,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推出;2011年10月,《管理办法》修订后,融资融券业务转入常规。此后,该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


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也存在一些需进一步规范的行为和预防的风险。同时,现有《管理办法》中的部分规定已不能适应市场和业务发展的实际。因此,有必要对《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完善,促进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二、修订原则


(一)保持原有框架不变

现行的融资融券业务法律法规体系较为完整,相关业务规则在督促证券公司加强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管理、保护证券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整体框架和主要控制措施安排较为合理有效。因此,本次修订维持总体框架不变,对部分条款进行修改完善。


(二)完善监管机制,促进融资融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监管实践,进一步完善融资融券业务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融资融券业务的逆周期调节、监测监控、风险防范等监管机制,明确监管底线要求。同时,兼顾业务发展需要,修改完善与市场和业务发展不适应的规定。


(三)继续强化投资者权益保护

从加强客户适当性管理、强化风险揭示、保障客户自主选择权、提高客户收益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投资者权益保护措施。


三、主要修改内容

(一)提升《管理办法》法律层级

鉴于融资融券业务已开展五年有余,《管理办法》的基本框架和监管要求总体上合理有效。因此,在对《管理办法》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基础上,提升其效力,由证监会公告上升至部门规章。


(二)建立逆周期调节机制

境外市场普遍采用调整客户保证比例、标的证券范围等工具对融资融券业务规模进行调整,达到宏观审慎管理的目的。结合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快速发展现状,借鉴境外市场经验,在《管理办法》中,建立健全融资融券业务的逆周期调节机制:一是增加一条作为第六条,规定“证监会建立健全融资融券业务的逆周期调节机制,对融资融券业务实施宏观审慎管理。证券交易所建立融资融券业务风险控制指标浮动管理机制,对融资融券业务实施逆周期调节”。二是在原第二十六条中增加“证券交易所应当对可充抵保证金的各类证券制定不同的折算率要求”的规定,明确调整可充抵保证金证券折算率的方法。同时,要求证券公司在符合证券交易所规定的前提下,应当对可充抵保证金的证券折算率实行动态管理与差异化控制。三是对证券交易所通过融资融券业务进行宏观审慎管理的机制予以明确,在原第三十五条中增加“证券交易所可以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对融资融券业务保证金比例、标的证券范围、可充抵保证金证券范围和折算率等进行动态调整,实施逆周期调节。”的规定。四是增加“证券公司应当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市场情况、客户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对融资融券业务保证金比例、标的证券范围、可充抵保证金证券的范围和折算率、最低维持担保比例和业务集中度等进行动态调整和差异化控制”的规定。


(三)完善融资融券业务监测监控机制

一是建立客户信用交易资金的第三方监控机制。目前,融资融券客户信用交易资金尚未明确监控机制,仅依靠证券公司的自我约束和存管的监督。为保护融资融券客户信用资金账户资金安全,建立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客户信用交易资金的第三方监控机制,由投资者保护金公司对客户信用交易资金进行监控。

二是明确中证金融监测监控职责。在《管理办法》中进一步明确中证金融的监测监控职责,同时规定其应当切实履行职责,定期向证监会报告监测监控情况。


(四)明确监管底线要求

实践中,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为促进融资融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有必要进一步明确融资融券业务的底线性要求。因此,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中,增加一条监管底线要求,“证券公司经营融资融券业务不得有以下行为:一是诱导不适当的客户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二是未向客户充分揭示风险;三是违规挪用客户担保品;四是进行利益输送和商业贿赂;五是为客户进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规避信息披露义务及其他不正当交易活动提供便利;六是法律、行政法规和证监会规定禁止的其他行为”。


(五)合理确定融资融券业务规模

在《管理办法》原第十九条中增加规定,“证券公司融资融券的金额不得超过其净资本的4倍”,要求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与公司的净资本相匹配,对于不符合上述规定的证券公司,可维持现有业务规模,但不得再新增融资融券合约。


(六)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

为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增设投资者保护的有关规定,完善客户适当性管理要求:一是要求证券公司必须建立健全客户适当性管理制度,在证券公司申请融资融券业务资格条件中,增加“已建立符合监管规定和自律要求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实现投资者与产品的适当性匹配管理”的规定;二是要求证券公司按照适当性制度要求,制定符合规定的选择客户的具体标准,在向客户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前,明确告知投资者权利、义务及风险,特别是关于强制平仓的风险控制安排;三是增加证券公司关于融资融券业务信息披露义务的相关规定;四是要求证券公司在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中,明确约定违约责任、纠纷解决途径等内容;五是进一步明确参与融资融券业务客户的最低证券资产要求,在原第十一条中增加规定,证券公司不得向最近20个交易日日均证券类资产低于50万元的客户融资融券。对已低于50万元的客户,原有合约可不作改变。


(七)完善客户参与融资融券业务条件

《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证券公司不得向“在本公司及与本公司具有控制关系的其他证券公司从事证券交易的时间连续计算不足半年、交易结算资金未纳入第三方存管”的客户融资融券。随着业务的发展,上述规定的制订背景已发生较大变化,对客户自主选择权和业务发展形成一定制约,需要修改:一是取消“在本公司及与本公司具有控制关系的其他证券公司连续交易”的规定;二是明确专业机构投资者参与融资融券业务不受“从事证券交易时间满半年”和“最近20个交易日的日均证券类资产低于50万元”约束;三是取消公募基金、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关于“交易结算资金未纳入第三方存管”的要求。

专业机构投资者范围包括:一是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和公司等金融机构;二是上述金融机构管理的金融产品;三是经证监会或者其授权机构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及其管理的私募基金产品;四是证监会认可的其他投资者。


(八)适应市场需要,允许融资融券合约合理展期

《管理办法》要求融资融券合约不得展期,沪深证券交易所业务规则要求融资融券合约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随着业务发展,六个月的最长合约期限已不能满足客户长期投资的需要,合约到期后客户平仓再重新建仓,增加了客户交易成本。从境外市场经验来看,融资融券合约期限普遍较灵活。因此,为满足投资者长期投资需求,《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且不得展期”修改为“合约到期前,证券公司可以根据客户的申请为其办理展期,每次展期期限不得超过证券交易所规定的期限”,允许证券公司对融资融券合约进行展期,且展期次数由证券公司根据市场情况、担保物情况以及客户信用状况,自主确定。


(九)优化融资融券客户担保物违约处置标准和方式

《管理办法》中对客户违约条件规定较严,证券公司对担保物的处置方式仅有强制平仓一种方式,不利于投资者权益保护、证券公司自主管理业务风险和市场的稳定发展。因此,本次修订将优化客户担保物违约处置方式,将《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修改为“证券公司应当在符合证券交易所规定的前提下,根据客户信用状况、担保物质量等情况,与客户约定最低维持担保比例、补足担保物期限以及违约处置方式等。证券公司应当逐日计算客户交存的担保物价值与其所欠债务的比例。当该比例低于约定的维持担保比例时,应当通知客户在约定的期限内补交担保物。客户未能按期交足担保物或者到期未偿还债务的,证券公司可以按照约定处分其担保物”。



推荐新闻
会员升级
会员升级